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北部橫貫公路 完工通車57周年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緬懷我榮民前輩 艱苦完成重要建設 文/李漢昌

  今年五月二十八日,是北部橫貫公路完工五十七周年紀念日,也是我榮民前輩艱苦卓絕,奮力完成的重要國家建設,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。
 北橫公路因限制沿線的開發,山林景觀保存良好,沿途隨著海拔高度及林相變化,從臺灣紅檜、樟木乃至人工造林的柳杉等,處處彰顯森林生態之美,為兼具生態、環保及歷史底蘊的景觀公路。
 回憶民國四十五年,輔導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,許多大陸來臺的國軍官兵於退伍後,加入榮工處,憑藉人力及基本的工具,完成早期許多重要的工程。
 
委請榮民興建北橫
 民國四十九年,我榮民前輩興建「中部橫貫公路」(簡稱中橫)完工,大幅縮短中部的東西向交通,但北部縣市的東西向交通,仍然依賴環島公路系統,須繞道而行。於是依據省公路局於民國四十七年完成的「北部橫貫公路踏勘報告」,擬興建「北部橫貫公路」。又因中橫的完工備受肯定,民國五十一年,政府決定將「北橫」也委請榮民興建,遂由臺灣省政府與輔導會合作,於民國五十二年五月一日開工。
 北橫是臺灣北部連接東、西兩岸的橫貫公路,與中橫、南橫並列為「臺灣三大橫貫公路」,公路總局第一區養護工程處表示,省道臺七線從桃園大溪至宜蘭壯圍,一般稱大溪至棲蘭百韜橋為北部橫貫公路。
 這條公路的前身是泰雅族獵徑,日據時代構築了隘勇線、角板山三星警備道及輕便車道。北橫的興建,即是將這條舊道拓寬。不過,原道路是在明池往北走棲蘭山一一○線林道的巴博庫魯林道,再往南從英士村出來,接往宜蘭;但北橫至明池時,往南接到棲蘭山一一○線林道,從棲蘭山莊附近的百韜橋接往宜蘭。
 
蔣經國主委 拍板新路線
 根據輔導會森林保育處資料指出,民國四十八年六月森林開發處(森保處前身)籌辦時,輔導會主委蔣經國指示,為了配合棲蘭山森林開發,北橫公路東段可改為從排骨溪出口,即現在百韜橋的位置,希望與臺灣省公路局詳商,從速籌劃開工,就此確定了北橫的新路線。
 這樣的改變,也就是接上輔導會森林開發處成立後,榮民們拓寬棲蘭山一一○線林道,進行木材採伐的道路,以及現今一一○線林道守衛站接往明池的道路,全長二二•六公里。
 北橫公路屬於臺七線公路的一部分,臺七線除了主線之外,還有甲、乙、丙、丁等四支線,分別是連接棲蘭到梨山(中橫宜蘭支線)、三民到大埔(北橫舊主線)、牛鬥到利澤簡(中橫宜蘭支線羅東舊線)及雙連埤到宜蘭(舊臺九甲線東段)等,涵蓋桃園及宜蘭山區的重要鄉鎮。
 當年榮工處自宜蘭、桃園兩端分頭興建北橫,全力施工時,動員卅六個榮民分隊,約一千餘人;同時每年暑假引用暑期青年工程隊的大專學生投入,在青年建設國家的意義方面,發揮積極的作用。
 
蔣中正總統視察工地
 開工不久的民國五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,蔣中正總統曾步行視察西段工程,由輔導會主委蔣經國陪同,聽取業務簡報。蔣主委也曾多次前往北橫慰勞辛勤施工的榮民弟兄,照片中的他,打著綁腿,自簡陋木架跨溪涉水,作風平實,令人感動。
 這條橫跨北部山脈的公路,從大溪鄉溯大溪沿岸上行,翻山越嶺,歷經懸崖深谷,過了池端以後,進入宜蘭縣境。池端是北橫的最高點,下池端再走大同、三星兩地,至棲蘭百韜橋為終點。
 北橫施工的艱鉅,可與中橫等量齊觀,尤其進入最高點的池端時,不僅山勢險要,兩側峭壁對立,突兀崢嶸,且因山高谷深,時常濃霧籠罩,面對面都看不清楚。施工機具也很難進入蜿蜒曲折的山地,人員與設備都是在遍布泥濘的山道上亦步亦趨。
 
民國五十四年完工
 經過榮民弟兄與惡劣天候和原始森林環境搏鬥,突破困境,特別是北橫公路上還有兩座隧道工程,一在西端的榮華、一在東端的巴陵,隧道雖然不長,但當時缺乏新式機具,完全以傳統鑽孔、開炸、出碴方式施工,危險性高,工作有如搏命,榮民弟兄由於累積開闢中橫的經驗,並肩負獻身國家建設的使命感,最終順利完工。
 北橫施工的艱困危險,根據《榮民文化網》〈老兵憶往〉,由羅旺撰稿的〈劈荊斬棘的開路人─田洪福〉文章記述,田洪福表示,民國五十一年波密拉颱風來襲時,他正在池端工務所擔任重要機械作業手,操作推土機,那天他和同事在鐵皮工寮內,驚人的暴風雨將屋頂撕開掀掉,他和榮民兄弟在辦公桌下、床舖下,整夜一同抓緊桌腳、床腳,抵擋風雨。
 這項工程經榮民弟兄積極奮發,克服天候、地形及技術上的未臻成熟,於民國五十四年初全部竣工,隨後開放通車,之後,再進行舖設柏油路面工程,至民國六十年八月十五日全線完工。
 完工通車典禮於民國五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於臺北縣三峽鎮(今新北市三峽區)大埔國小舉行,由省主席黃杰主持,副總統嚴家淦剪綵,蔣中正總統親頒訓詞,嘉勉榮民對臺灣建設的貢獻。
 次日的聯合報報導,北橫公路完成後,縮短了宜蘭和桃園間的距離,對於北部山區的資源開發及國防運輸,有很大的價值。
 這條公路以桃園大溪為起點,經高義蘭、萱原、棲蘭,與中部橫貫公路支線銜接到達宜蘭,最高地點池端附近,海拔達一二四○公尺,沿線有二十座橋梁,其中大漢、復興、巴陵三座大橋,式樣新穎,美觀堅固。
 報導指出,北橫通車後,沿線的豐富資源可陸續開發,包括森林面積一萬二千多公頃,材積二五八萬多立方公尺,角板山及高坡一帶,煤礦蘊藏量九七○萬公噸。
 
十九位榮民弟兄殉職
 報載,由於沿線地形、天候問題,施工困難,參加工程的榮民先後有十九人因意外而犧牲,他們是謝忠福、萬踐根、熊凱、張祖元、唐連生、張用娜、姜柏林、史時平、陳克勤、徐慶發、王長生、胡榮泰、董茂平、曾令輝、鄧明山、蕭萍、田春和、丁洪逢、王長德等。
 後來在宜蘭縣大同鄉北部橫貫公路宜蘭支線豎立「殉職榮民紀念碑」,每年清明節時,宜蘭縣榮服處都會前往悼念。如今國人開車經北橫時,仍可於道路、隧道與橋梁間,找到當年施工艱鉅的蛛絲馬跡。
 
(點閱次數:2211)